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出版人 今日妈妈签约作者
从教育的角度,我一贯支持的是高品质的好书,不管是引进的,还是原创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为各位家长阻挡精神垃圾,无论是来自外国的,还是来自中国的。
从出版社短期利益的角度来看,出版外国童书的确赚钱又多又快又容易:外国童书已经在外国创作完成,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市场考验,出版风险较小;出版外国童书周期短,不用花时间等原创作者一张一张画,一张一张改;而且,家长读者还更认国外绘本,市场教育费的口舌少得多。
这是很多人都可以看得到的。
那么,还有一层,则是出版社长期利益的角度,到底做引进,还是原创呢?
三年前,我有一个朋友来找我,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世界上最大的那个动画公司,愿意授权旗下的所有动画形象给他做APP——免费的。
我听了,并不为他高兴,而是长长叹了口气。
这位朋友信奉“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对前沿制作技术的掌握,他对艺术品味的把握,在我看来,即便放在世界范围,也是一流的。我说:请不要做这件事情,因为你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做得了某动画公司的产品,就没有时间做你自己想做的APP。
你千辛万苦做的产品,版权却在别人手里,人家想收授权费就收授权费,想涨价就涨价,想取消你的授权就取消——这样的故事,在出版界简直是比比皆是,甚至因为抬高费用,抢走版权而闹得势不两立,永为仇敌。
花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的作品,你的收益一点也不会少,而且你完成了你的才华赋予你的使命。
我的话打动了朋友,他改变了决定,花三年时间做了个原创作品,如今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用户了。作品本身的版权收益是他的,衍生品权利是他的,电影电视游戏改编权电子版权纸质书版权全部都是他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IP嘛。
具体到童书出版上,出版社有才华的编辑是有限的,图书推广的经费是有限的,如果把编辑和推广经费都用到了外国童书上,必然会减少对原创童书的哺育。我必须说,跟引进电影、动画片不太一样,外国童书引进后还需要童书编辑做大量的工作,童书编辑是童书创作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做惯外国童书的编辑眼光佳,视野好,功夫真,是时候解放他们做点原创了。他们想做的!很想!
那么,做原创难不难,的确难,我再录下2015年5月,发布在童书妈妈的一段话,那一天,是熊亮的《二十四节气》西班牙语版新书发布的日子:
这一天,距离《时差绘本联合国》新书在北京798的发布,2013年11月2日,已经过去了近两年;距离时差与熊亮开始接触、约稿,2012年3月,已经过去了三年多;距离Meridian时差成立,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疯子”开启全球绘本创作项目,2010年的3月,已经过去了五年多。
在此,我不想说,当我们一边感慨,“为什么没有中国自己的原创绘本”的时候,我们却视很多耕耘在创作第一线的作家、画家如无物;当我们一再呼吁中华文化的软实力的时候,我们同样对完全靠实力卖出主流西方国家版权的图书完全忽视……
我更表达的,是我很庆幸地看到,和熊亮一样的众多默默创作的作者。他们其实早已宠辱不惊,一直都按照自己的信念,在踏踏实实地做着一步步的努力,过着自己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影响着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所以,我也很为难,对于出版机构,引进版权和出版原创之间,该如何协调,才是最佳的状态呢?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看到好的作品呢?
综上所述,当我听闻童书限令的时候,心里挺矛盾的。其一,我不想一味地去批评此举到底是好还是坏;其二,我更想借此机会,把中国童书出版的这十年间所发生的真实情况,给大家做一个坦诚的汇报。

书香贝贝
育儿达人
谢谢邀请!
我想开门见山地表达我的观点: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引进,才激活了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优秀,才让中国原创童书有追赶和超越的目标;外国童书和中国童书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应该吸取的精神食粮,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角度,不应该做过度的区分;此外,读什么书,是公民自己的选择,政府没有权力去替国民做这种选择。
本人对于童书中的绘本相对熟悉,下面就以绘本为主题,展开来详细聊聊。
1、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引进,才让中国原创童书开始萌芽和发展。
《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优秀的外国童书,几乎成为中国家长童书的启蒙书
我们都知道,绘本从欧洲起源,发展了100多年后,才进入到中国,并被中国的广大妈妈们热烈欢迎。
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绘本的发展渐趋成熟、科学,并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一句:何谓绘本具有科学性?绘本的创作是跟儿童的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程度、智商情商的发育、想象力培养等息息相关的,作家在创作时需要时刻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它具有科学的规范,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像针对成人读者的小说、诗歌、喜剧等文学形式,纯粹是作家个人主观创作的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绘本是一个备受重视的图书品类,有大量的专业出版机构,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学乐出版社、牛津出版社、企鹅出版集团、USBORNE、Harper collins、Walker books、Ladybird等等。这些出版社主导了绘本的整个创作环节,让绘本业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此外,第三方评论机构也很多,包括各种评选奖项,知名媒体,都从第三方的角度对每年创作的绘本进行客观的评论,我们都知道的凯迪克大奖、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奖、博洛尼亚奖等等。知名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BBC、华尔街日报等,每年都会对绘本做各种报道,年底也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绘本等。
我想说的是,因为西方国家有这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才保证了绘本的良性发展,使得西方的绘本在质量上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
这一点非常重要。
反观我国的绘本发展,可以说是因为外国绘本的进入和启蒙才开始萌芽的,当然,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不过无论如何,目前的主流依然是出版社引进和翻译外国绘本,原创绘本的创作刚刚起步。
有人会说,不对啊,我们以前就有连环画,有各种儿童文学,那些不就是我们的原创童书吗?
我上面表达过,童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科学性,而不仅仅是作家主观、随意天马行空的创作。
我们的连环画,基本上都是各种小说的绘画版,属于简单的“以图画对应文字”模式,而且以成人主题为主,并不适合给孩子看;大量的儿童文学,也都是作家自己独自创作的文字,也很难从科学性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我们童书业发展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全社会基本上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对童书进行客观评论,也没有奖项对优秀的作家进行鼓励,甚至媒体也基本从不关注童书。(目前我看到的媒体,只有《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偶尔会有关于童书的报道)
这几年因为市场需求的突然爆发,大量的外国童书被出版社引进,妈妈们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的读物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中国的出版界也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原创童书。
所以说,中国原创童书的萌芽和起步,是在舶来品的影响下开始的,没有外国童书直接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原创童书的概念甚至都不会出现。
2、中国原创童书现阶段应该大量地学习外国童书,而非限制后者的引进。
中国原创绘本出现了一批水准很高的作品,但整体水平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既然有差距,就应该好好学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主力消费群体---妈妈们对外国童书的认可度非常高,原因除了这些童书能让孩子学英文外,质量高、绘画精美、故事精彩、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不说教等等,都是外国童书的优点。
而我们原创的童书,目前很多还脱离不了说教和讲道理的范畴,让不少妈妈不愿接受。
当然,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棒的原创绘本,比如《团圆》、《北京的春节》、《爷爷的打火匣》、《一园青菜成了精》、《妖怪山》等等,这些优秀的原创绘本能受到大家的欢迎,除了内容上传递了中国文化外,根本上是因为做到了故事讲的精彩、图画画得用心,价值观引导上也很正面,这些跟外国童书的方向是一致的。
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大量地学习外国童书,把他们好的优点进行研究总结借鉴,为我所用,建立起良好的童书创作机制和体系,使中国原创童书能够像好莱坞电影一般,既能流水线生产,又能保证良好的品质,还能具有世界影响力。
当然,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跟外国童书肯定有一个竞争关系,但中国童书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我认为,只要按照童书创作的规律,再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中国原创童书一定会有好的未来。
但这个过程不是以限制外国童书为前提的,而是相互共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关系。
3、要扩大开放,要跟国际接轨,要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更不能限制外国童书。
上面两点是从童书本身的发展来谈,这点从孩子的教育角度来说。
如今的中国,开放的力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跟国际接轨,甚至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谈论限制引入外国童书,不但不合时宜,而且势必会让广大家长反感。
目前消费童书的家长群体以80后家长为主,这批家长的主体都上过大学,接触过互联网,出国见过世面,知道好的童书是怎么样的,自己有一套为孩子选书的评判标准。
我本人也是80后,以我自己来说,我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中国文化(当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不是那些封建糟粕),具有东方的价值观、修养和审美,也期待孩子能有全球视野,具备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个性、独立、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质,所以我自己选书,不会带着外国还是中国的标签,简单地做区分,而是童书的内容上着手,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童书。
我们都知道,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不分中外的优秀精神食粮,才有可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说的高大上一点,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对待全世界文化都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您觉得能限制外国童书吗?

三分之一
育儿达人
作为普通读者,我觉得目前国内童书市场上,外国童书特别多,中国原创童书多。那么,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呢?我觉得肯定会影响,当然,这影响里面可能会有好、有坏。
坏的影响是:图书市场上外国童书多了,久而久之,大家会适应了,会产生一种错觉:提到童书、提到绘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国家的童书,而是外国的。
国人看外国童书太多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思维。说得危言耸听一点儿,只看外国童书长大的孩子,就像只看《蜘蛛侠》、《汽车总动员》、《灌篮高手》等动画片长大的孩子一样,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会减少对自己传统的认知,会失去文化的根。
还有一点,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市场份额就这么大,外国童书多了,中国童书销售量就小了 。
由于我觉得外国童书的品质相当稳定,那么大量引进外国童书,首先,孩子读书的选择还是更多了,很多有趣有品有意义的书,给孩子很多良好的文化启蒙。其次,也会倒逼国内的童书创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创作出孩子爱读、品质不错的国产童书,与外国童书相抗衡。
有一个小疑问就是,我听出版界的朋友提过,国内的绘本出版很难。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有那么多钱买版权,引进国外童书,为什么不能多多支持国产童书的发展呢?如果说怕销量不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国人不愿意买自己国家的童书,一是选择少,二是精品少,三是了解少。这个困局需要出版界的人士来努力打破。

全职二胎妈妈育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首先我觉得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不但不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而是会促进中国原创图书的发展。在竞争面前,你只有原创图书做的好了,你才可以和别人竞争。
其次说一件事情,昨天到书城去看书,竟然发现有一本童书叫,哈利不可以,上面的主人公和大卫不可以,几乎一样,只是画面,不太一样。当时我看了作者,作者是一个中国的作者,我觉得这样的童书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童书。他只是在模仿,就是你的画面做得再漂亮,也不是一个好的童书。
一个好的图书,要敢于同别人竞争,而不是说降低一点引进量。降低了引进量之后,你的质量只会越来越差,缺乏竞争力。

黄衣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乐于见到童书限令的实施。表明这个观点,并非因为我抵制外国童书。而是因为我认为我们该把关把外国优质童书引进,不要盲目跟风引进。
纵观中国的文化领域,自五四运动之后再无思想高潮。似乎我这样讲,会刺痛一些文人作家的眼球,但是,我仍然认为,季羡林那一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的逝去,后继者廖廖。
而近年来外国译书大量的引进,是一个开放性的,吸纳性的,也是弥补性的方式。我没有感觉这种方式有啥不好。只是,这个阶段已经很充分的发挥作用了。外国童书已经有效地刺激了中国童书的发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杨红缨绘本系列》等优质的图书出现,对于我们自己小孩的内在文化的本土化引导已经做好了充分地准备了。
文化领域内,政府和家长们都越来越重视儿童观看的电视内容的优劣,书本内容的优劣。我们自己的童书文化文化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土壤,是时候茁壮成长了。
综上,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促进了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也保护了孩子们成长的需求。以后,希望看到更多优质的原创中国童书。

高兴妈妈聊育儿
北京外国语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师
我觉得可能会影响国内原创童书的发展,因为摆在书店或者网页上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国外的童书多了,国内的数量必然会减少。在家长选择的时候,肯定会被多数的书本所吸引。即使国内有很多绘本也很不错,如果是其他孩子们都选择国外的绘本来看,在孩子们之间讨论的都是国外的内容,自己的孩子如果不知道,也不太好,必然,家长也会买那些人推荐的绘本给自己的孩子看。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国内童书的发展,更影响原创作者的创作激情。


惠心一笑
育儿达人
我的观点是肯定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并且利大于弊。除了问题中的关键词“引进”外,还请大家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大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特别是童书发展和出版这种专业复杂的事物。
首先,挤占了出版社的大量资源。如前面一位出版界专业人士分析所说,任何一家出版社的专业人才、经费、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出版社把工作重点放到引进外国童书上,势必影响对中国原创童书的选题、策划、出版发行等。
其次,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论是到实体书店,还是网上购书,如果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外国童书的话,读者选择国内童书的余地其实是很小的,国内原创的童书在销量上就大打折扣了。同时,大多数家长们用于购书的资金也是一定的,选择了国外的,必然要消减国内的购书费用。
第三,影响了中国原创作者的热情。一边是出版社热衷于引进外国童书,一边是童书市场上国外国内的冰火两重天,中国原创童书作者在夹缝中求生存,付出了时间、精力、心血等,却看不到明朗的预期,这必然影响他们的创作热情。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样的行情和趋势一直延续下去,一些想投身童书行业、想从事童书创作的年轻人,恐怕都会三思而后行,毕竟生活不仅需要美好信念,还需要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影响了家长选择童书的习惯和倾向。如果周围都是看国外童书的孩子,讨论的是外国的童书,那么家长给自己孩子选择童书时,潜移默化中也会不自觉地选择国外童书,忽视了中国的童书。

家有小女初成长
育儿问答达人
我个人认为,不会影响。
现在这个时代是童书发展的最好时机。
不管是家长对于童书的重视程度还是购买力都是以前几十年不能比拟的。
所以如果现在的童书作者不能创造出好的童书,那绝对不是外部任何原因的错,只是本身能力不行罢了。
这个自媒体空前发达的背景下,只要你想做,那就没有什么能埋没的人才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育儿达人
这需要辩证看待。引起的初衷是好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国产童书市场,弥补单一书籍的不足。但是,一枚硬币总有它的两面,当外国童书被异化时,童书出版社和童书绘本发型公司从“钱”出发,不再以人为本,造成的后果是惨痛的,也会影响童书绘本市场的良性竞争,还是需要进行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

倾城秀
育儿达人
答案毋庸置疑!肯定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
第一、国外童书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刚能接触社会的周岁左右宝宝来说。中国的童书比较单调,大多就是一张页面一个东西,标注上名称,没有启发性!而国外的童书,更注重于趣味性和创造力!有人做过一个比较,说假如是乐器童书的话,中国童书就做一个画面一个乐器,备注上名称,而国外童书,则会显示一个音乐厅,各种乐器都有,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联系物类了解物体。
第二,国外童书印刷质量精良,更能让孩子喜欢阅读!他们有针对孩子特点设计的特点,比如纸板书加膜,更容易翻阅和保存,而且有的在页面上再开页面,类似立体感,这样孩子就能更好的探秘,吸引他们去阅读!
国外童书比较国内童书的特点,无疑也会促进中国童书的进步,那将是中国孩子的幸事和中国家长乐见的!

甜宝爱学习
育儿达人
我觉得外国童书绘本的引进倒是对中国童书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几年,绘本才被真正的接受和认可,并且进入了千家万户。在这些绘本中,最初最优质的也是国外引进的绘本,不得不承认他们出版的绘本质量以及内容都很好。渐渐的在这种压力下,中国也开始往童书绘本上努力,把中国传统节日、传统特色做成绘本,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读绘本来了解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历史。这对中国童书市场也是一大帮助,当然,作为家长,我也更希望中国能多出版些有特色的童书,而不是一提好的绘本,首先就是想到国外的。


淅锜宝贝成长季
育儿问答达人
如果觉得外国童书的过度引进会影响中国原创图纸的过度发展的话,那么同理可得,过度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是否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创新?其实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要交流交换才会更好的创新。我们不要有保护主义,要开放自由。市场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能引进的,肯定是经过市场考验,值得大家学习的。
而本土图书,在吸收国外的精华后,无论是从选材还是角度上,都会有所创新,会得到更好的繁荣。大环境下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很多是相通的,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值得大家购买和学习,不能因为是国外的,我们就特别对待,过于的排斥或者过于的青睐。

晴之婉约
育儿问答达人
外国童书,在如今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购买的书单行列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原因之一,就是外国童书经过了层层严格筛选,质量和内容,已经非常成熟,引进的大多数都属于优秀作品。
我不认为这种引进会阻碍国内原创童书的发展,恰恰相反,通过国外童书的引进,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我们需要阅读的都是优秀的适合自己的的书籍。国内优秀的童书作品,寥寥可数,这是否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如果非要扯什么文化传承,我认为这是没事找事。买国外童书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数也是在中国接受教育,他们读的课本是国内的,课外书也有国内的。你能说你自己只购买国产童书,就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买什么样的书,都是为了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童书如何发展,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事,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光靠某一个童书作者,某一家出版社,都是不够的。外国童书之所以受欢迎,其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

babylove花园
育儿达人
我并不认为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会对中国原创童书带来消极的影响。相反,我认为外国高品质童书的大量引进,实际上对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也许有人说国外引进的童书会良莠不齐,并不一定都是高品质的。但是我认为,读者会自行甄选,当读者读过许多优秀绘本童书,他自然而然会能够具备淘汰劣质图书的能力。相反,如果不大量引进国外童书,没有对比,又怎么能看出中国原创童书的品质到底如何,况且,图画书等等是近些年才在我们身边风靡的,而国外已经流行了近百年了,我们暂时存在差距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莫名其妙的因为地方保护,而失去了见识到优秀国外童书的机会。


丫丫球球
我觉得大量引进国外绘本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在我国,绘本流行起来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而在国外,绘本已经流行了近百年了,很多经典绘本都是爸爸听爷爷讲,现在又给孩子讲,而且,国外的绘本已经经历了百年的淘汰和洗礼,至今还在流传的经典绘本都是有特点的都是特别优秀的。我觉得这对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能促进中国原创绘本更快速更优质发展。不过有些出版商为了利益而盲目出版引进绘本甚至引进伪经典绘本的,家长在选购的时候要认真,避免入坑。

纾画艺术
我认为不会呀,首先童书的概念也就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我们从国外童书市场学习了不少东西,孩子们如果能有更多机会看到接触到国外正版童书是非常好的。且不说他们的内容丰富多样,就印刷和趣味性来说也是非常好的。
我们国家近几年也在童书上下了大力气,确实也有很多优秀的童书问世。
这些都是我们不断与国外童书界交流学习的结果。所以不要一概而论把国外和国内分开。好的东西我们依然是要引进的,国内那些教条的画面很糟糕的童书也是需要摒弃的。还给孩子们一个灿烂健康的童年!!!

童书编辑妈妈郡阳
万卷出版社少儿编辑室主任
现代意义的童书,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之前的蒙学,古典小说可以是先期的童书,80年代开始冰心等老一代开始有所创作,但佼佼者并不多见,单从“儿童文学”这个专业而言,国内有这个专业的高校不到十家,现在,是一个很窘迫的现状。
而国外的童书相对成熟,单从图画书来讲,波特的《彼得兔》已经一百多年了,英美德的童书大奖基本都从上世纪开始,各种形式都很完善。
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引进,但要控制引进。一方面让孩子看到世界精品童书,另一方面积极促动原创力量,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作品。毕竟,中国人要有中国的基底,民族文化才能延续生命活力。

用户4446920116
一直关注绘本方面的新闻,也想表达一下作为从业者的观点,苦于时间有限,捡主要的简单说几句,很理解妈妈们对优秀读物需求得迫切,也看到很多绘本相关自媒体天天推荐所谓的优秀国外绘本,但是真正了解绘本的估计很少,十年前有很多经典不错的引进绘本确实很多,销量其实一般,但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所谓优秀绘本说实话都是包装出来的,国外销量也少的可怜,甚至是来自一些小国家,(并不是看不起小国家,只是一种采购方式)还有一些是量身定做的出口转内销,摇身一变就变成销售几百万,获奖无数,国宝级作家的牛作,然后更有趣的是马上一群国内行业专家开始解读,怎么怎么好,为什么好,12345列出一堆有理有据的论断。有时候很尴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恰好这次说的是引进问题,所以就当说引进吧,综上所述,适当禁止“某些”绘本势在必行。

七嫲嫲
育儿自媒体
我觉得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并不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相反,大量引进外国童书会鞭策促进中国原创童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七妹从六个月开始看外国绘本,后面有相继接触一些中国的图画书。尽管现在的中国图画书纸质,排版,插图都有所改善了,但是在寓意,构图配色和教育引申意义方面,我觉得外国绘本更甚一筹。我更喜欢给宝宝看绘本。
当然,可能是绘本等外国童书的大量引进,中国原创图书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和局限性。近来我慢慢看到一些好的中国绘本的出现,希望未来,中国童书能慢慢打磨,争取早日
与外国童书相媲美。

yizhenluohuaxiang
我们中国人应该借鉴老人们给我们传留下来的好东西再继续发扬光大。我们中国的老人们传留下来的好故事还是很多的,我们中国人理应去广泛的推广和广大。难道我们自己中国人就没有能力去出版世上最好的又是属于适应我们自己孩子的童书又可以去占领世界吗?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得到。不过国外的好的有适合我们孩子们需要去阅读的童书还是有必要去引进一些的。

江南独伊108572263
谢邀。我觉得不会影响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应该是能促进中国原创童书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本人觉得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象外国人学习,从小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独立人格,而不是娇生贯养。外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成长方面,确实有我们国人学习的很多地方,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我家有两位亲戚,两家中两个孩子年龄相当,并且都是女儿,父母均系文化人。所不同的是一家在美国生活,一家在国内生活。美国小女孩有时随父母回国探亲,见到谁都打招呼,心态很阳光。最让我感动的是,有次我们在一起吃早餐时,她把馒头全吃光,没有一点浪费,而生活在中国的和她同岁小女孩在吃馒头时,把皮全剥掉扔在桌上,只吃中间的那部分。那位在美国生活的小女孩指责剥皮的小女孩,说她浪费。不要你管。中国小女孩嘴向上嘟着不友好说道。这件事给我深刻印象。

火星宝贝与地球妈咪
育儿自媒体
我认为大量优秀的外国童书的引进对中国原创童书的影响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和推动。任何家长给孩子选书的唯一原则是优秀、适合孩子来看,而不是什么国内国外。如果单单是为了保护国内所谓的原创就对一切外来的优秀作品进行打压和限制,那么所收获到的绝对不是硕果累累。
引进优秀的国外作品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也能提高现有的童书作者和编辑的审视水平和创作水准。只有不断地与世界相联系,不断地关注最新最前沿的东西,才能使得自身更好地发展。
在任何领域,固步自封都不合理的。

侠骨柔肠15
童书作少儿启蒙教育的一种,应立足于本国传统特色,通过趣味性,知识性及具有中国浓厚色彩的少儿读本,培养孩子对自己民族的认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族文化从试探性进入到强劲冲击以至到了对中国民族文化疯狂侵略的地步,加之本土的少儿读物良莠不齐,巳让我们本国的优质学前教育大打折扣,如果继续长此以往,只会导致我们社会的新生代更加淡漠本民族的自豪感,也促使一代代人崇洋媚外思想漫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以高度重视。

陌路暻
不是提倡学外语吗?在说咱中国有个什么是儿童文化?不是都说中国小皇帝吗,学外国文化对啊!翻来覆去的,听什么才对啊?!

用户52290093387
如果论利益情况肯定会有所影响,越多市场竞争越大,相对比竞争的利益也会有所对比,如果是原创的话我觉得也会影响,就像歌曲一样有好多说这个模仿那个来,那个模仿我的来,一定会有纠纷出现,个人观点呵呵!

启明星138717721
我认为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倒是谈不上严重影响。
总有人说,有竞争才有进步。也有人会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无论是持哪种论调,我还是相信,国产童书更加符合国人的口味,会更有市场。而外国童书,总归会有一点文化差异,但是适当的文化交流有益于学习借鉴,但要注意引进精品,一味地相互模仿会导致同质化现象,没有多大助益,还是谨慎为好。如果引进的童书重量不重质,还是少引进对国内的冲击小一些。
有选择地甄别,要从引进的时候开始。

文心小龙
育儿自媒体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引出源于中国人自己的不自信。虽然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可是我们不能否认,对于儿童读物的发展,我们比不上日本,日本的绘本家里很多,孩子也都很喜欢,飓风社的绘本大多我也很喜欢!
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当然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原创绘本发展中。
外国童书的引进我觉得应该是适当限制,就跟电影一样,会有国产保护,现在市面上也不是所有的外国童书都是精品,我们可以把真正的精品引进,然后给中国的原创绘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完成创作,我们愿意等待!中国的科技都不会落后,何况是有五千年沉淀的文化呢?

悠悠芨芨草
外国童书的引进会影响中国原创图书的发展,但这个影响,我希望是推动的作用。相信许多家长给孩子选书的原则都是有益可读,适合孩子,孩子喜欢。
童书,绘本并不是指国外的经典童话,或者像中国的传统故事,神话故事。是真正的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大脑发展,语言发展角度的绘画创作,故事创作。
不论是国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格林童话,还是国内的大闹天宫,葫芦娃,其实都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其中的深意,大人们都不一定能完全领略。
所以,优秀的儿童绘本,就应该给孩子读,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只是目前国内的原创童书确实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创作,而不是寻求什么限令,政府保护。

浅毓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参考别人的文化也能对我们文化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学到一些东西,也不坏

2014144008700
谢邀。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有问题,文化产业保护是个伪命题。是否引进外国书籍,应该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利益。只要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事情,我们就必须做。

不想当老板的编辑不是好厨师
只要是好的童书,不管是引进还是原创,都应该得到大力支持,特别对于6岁前孩子来说,你给他好的坏的,他都会全盘接受,童书的内容质量尤为重要。我们要反对的,是盲目跟风和经济效益为导向,对于小孩来说,甄选能力弱,很多大人也是不会选择好书,假如出版社这道关把不严,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可爱的人啊啊
之前买了一套小熊绘本15本,后来发现类似的小熊绘本至少有3套,画风,故事差不多,不仔细看以为小熊绘本搞活动便宜了,实际根本不是一套。中国绘本一直模仿,从没有超越,拿来别人的东西,加工,变成自己的。早期的蝌蚪找妈妈,海尔兄弟,黑猫警长,还是不错的,似乎没有好的绘本。中国的绘本似乎离实际太远,要么故事老套,没有新意。中国绘本更多是为了任务,才会创造绘本。外国童书的引进挺好的,多重选择,我们只选择适合孩子的书,

胖姐在减肥
应该不会吧,很多优秀外国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和引荐的,不断的引进才能促使我们自身的作品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各国的风土人情不同,也能让我们的小朋友视野更开阔,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强吻你的感觉
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影响,你要知道外来东西只是配脚,你是主脚,你也要有创新文化创新思维逻辑创新思维方式,有时候你自己感觉是前进,其实你不踏步走,

三妞24
國外的東西在好在強只要你是在自己的國家被教育與長大,不管什麼東西都不會影響自己對本國的改變除非小孩從小把他們放到國外

行哥22
过去给孩子买了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的引进版图书,图画简单明了,大意是:小弟弟放了一萝卜种子在地里,一等二等都不见开花结果,但疑问中仍然坚持,孩子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效仿!引进版良诱不齐,关键加强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