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绘本主要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故事通过三个场景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正气凛然、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绘本作者
林晓慧/文
张子剑/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绘本内容
国立青岛大学门口,报童一边摇着手中的《青岛日报》一边喊道:“号外,号外!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告急……”
一位穿长衫,戴眼镜的先生,抱着一大摞书,匆忙走向教室。
突然,书一摇晃,哗啦啦掉在地上。
学生阿友看见了,赶紧帮忙捡起书。
先生笑着说:“谢谢你,同学。”
说完,先生如同一阵风一样,消失在了人群中。
这位先生就是闻一多。
他有着孩子的纯真,诗人的浪漫,学者的严谨,斗士的英勇……
闻一多抱着书踏入教室,同学们一看他,都惊呆了。
他头发乱糟糟,扣子胡乱扣,眼镜有划痕,可邋遢了!讲台下,大家偷偷笑话他。
“同学们,这节课讲诗歌。大家跟我来!”闻一多说完,就向外面走去。
微风下,闻一多站上讲台,张开双臂,声情并茂地开始念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忽然,闻一多指着一位女同学说:“你来接下一句。”
女学生怯生生的念道:“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闻一多摆摆手说:“声音太小缺乏感情,再来!”
于是,女学生大声动情地朗诵起下一句诗。
轮到阿友时,他紧张地站上讲台,小声地念道:“问君此去几时来……”
闻一多摇摇头,说:“闭上眼睛,深呼吸,好好感受。”
阿友闭上眼睛,闻着槐花的芳香,他仿佛看见了草原、沙漠、海洋、星空……
终于,阿友找到了诗歌的意境,大声念出:“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阿友饱含深情念得热泪盈眶,同学们也被感动得湿润了眼眶。
闻一多鼓着掌,对同学们说:“诗歌是有生命的!”
阿友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老师,您会写诗吗?能教教我们吗?”
闻一多愣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
一天,阿友来到海边,闭上眼感受海的气息,突然,他听到求救声。
一个女孩被日本人拉着不放,边挣扎边呼救。阿友一看,心中燃起怒火。
他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话:“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是文人还是战士,都必须有骨气、有尊严、有气节。”
于是,他冲上去,猛地拉开那个日本人,女孩得救了,他却被日本人打倒在地。
闻一多正在上课,几个男同学突然跑进来喊道:“不好了,阿友被抓进警察局了!”
同学们一听都很愤怒,闻一多一皱眉,立刻放下课本冲了出去。
校门口,校长拦住了他的去路,恳切地说:“先生应该少管闲事。”
闻一多义正言辞地说:“保护学生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去!”
警察局门口,学生们举着标语,列队示威游行。一排警察端着枪,对着学生。
一身长衫的闻一多赫然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他张开双臂,护住后面的学生队伍。
警察的枪上了膛,对准闻一多。闻一多镇定地说:“同学们退后!”
他独自面对一排警察,眼神十分坚定。
1946年,国民党特务暗杀了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在《学生报》刊载了《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
7月15日,闻一多去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
他刚走出校门,有学生拦住他,说:“先生,您不能去,特务正在找您,去了会有危险!”
此时,一个特务正在偷偷监视着他。
闻一多坚定地说:“我必须去!他们就是要杀一儆百,我不去,就说明我怕了。”
阿友说:“先生,我和你一起去,我可以保护你。”
闻一多笑着说:“你还是好好学习,学好了再来保护我吧。”闻一多说完,笑着转身离去。
学生们担心地望着先生的背影——凌乱的长衫,竖着的头发。
特务追上去,继续跟踪。
礼堂里,闻一多饱含深情,双拳紧握,慷慨激昂地发言:“李先生所写所说,无非是一个中国人的良心话!他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话音一落,会场一片寂静。
特务躲在角落小声嘀咕:“就不站!”
闻一多握紧拳头,大声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场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从追悼会出来,闻一多步履稳健地独自走在巷子里。特务悄悄跟随,举起枪,朝闻一多射去。
伴随着枪响,闻一多倒下了……
那天,教室外的槐树下,阿友问老师:“您会写诗吗?能教教我们吗?”
闻一多愣了一下,微笑着说:“要说,当然也要做。我们要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好听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