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主角是一只叫“柴斯特”的蟋蟀,和一个叫“玛利欧”的小男孩。这只蟋蟀本来生活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它居然神奇地来到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市。康涅狄格州在美国是一个很小的州,那里有美丽的田原风景,著名的耶鲁大学就坐落于此。《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作者乔治·塞尔登(George Selden)就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他也曾就读于耶鲁大学。之后,乔治·塞尔登长期生活在纽约,在那个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里,他一定时常想念自己的故乡。柴斯特这个角色象征故乡,但书中即将远足的这只蟋蟀并不知道这一点。离开故乡往往才会思念故乡,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柴斯特的故乡康涅狄格州在纽约以北,坐火车要几个小时,这只蟋蟀显然不可能自己跳那么远。蟋蟀柴斯特是怎么来到纽约的,它是怎么与小男孩玛利欧相遇的?
《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叙事者有一种独特的本领,那就是,尽管故事想象离奇,但读起来却不觉得违背逻辑。特别是,虽然作者以完全拟人化手法来描述柴斯特及其它动物的心理,但动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却是不能互通有无的。因此,当动物与人发生冲突,以及热爱动物的人与讨厌动物的人发生冲突时,动物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平行或交错造成的种种事端,都充满悬念。小男孩玛利欧一家很贫穷,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在纽约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大街上拥有一个卖报亭。一天晚上,玛利欧替爸爸妈妈守报亭,但卖出去的报纸很少。《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便通过一位列车长与小男孩的短暂交谈以及火车站周围的环境变化,烘托出了小男孩的可怜和人世间的温情之间的反差。这种反差作为整个故事的底色,一直伴随着情节的展开,也使小男孩与蟋蟀的相遇相知在危机四伏中显得非常动人。玛利欧在地下的缝隙里偶然发现了柴斯特,他喜欢蟋蟀,熟悉蟋蟀的叫声,好不容易征得妈妈的同意才将柴斯特留在了报亭。玛利欧此时并不知道自己收养的这只蟋蟀有多么神奇,人类也不知道动物的世界有特殊的交流交友方式。
作者:[美]乔治·塞尔登
插画:[美]盖斯·威廉姆斯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音频试听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1集 https://pan.baidu.com/s/1YVzJHpxIK8ptyfdZDilh5A?pwd=i9bb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2集 https://pan.baidu.com/s/1Qi1qKiPgWe5T_3vPhYPDSg?pwd=15ku
资源预计62.5M大小,25集,通过百度网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