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育儿吧
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作为新手的爸爸妈妈也手忙脚乱的忙于宝宝的吃喝拉撒。其实除了宝宝的早期喂养以外,作为父母,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为孩子去做好铺垫。记得一个做儿童早期教育的朋友曾经跟我说:"早期教育是从孩子刚出生就应该开始的活动,如果您在孩子出生第三天才开始,那么你已经晚了两天。"对于这样的观点,我非常认同。
很多父母认为早教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需要专门的早教机构才能完成,这种想法有点以偏概全了。其实,只要父母掌握正确的方法,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活动就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早教开发。阅读就是其中一件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方法。
阅读貌似简单,但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技巧,牵涉听、看、说跟记忆等诸多技能。医生麦坎迈扫描优秀读者的脑部时发现,在他们阅读时大脑似乎有一个特别活跃的关键区域。他认为此区域涉及将字母转化成字音。
图中的红点区域为活跃区域
对于阅读对儿童大脑的刺激开发作用,麦坎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试验。
他对一名即将上阅读课的儿童进行了脑部扫描,这名儿童的脑部在涉及阅读的关键区域没有活动。当这名儿童在上完阅读课以后,麦坎迈又对这名儿童进行了一次比较扫描,这次的脑部扫描显示了清楚的改变。
此图为第一次扫描结果
此为第二次扫描结果
这说明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的右脑有新的连接。这个结果很直观的告诉我们阅读对于儿童大脑的刺激作用是十分的显著的。还有什么早教比这更简单、有效呢?
所以,这也回答了很多父母关于"何时开始为孩子阅读"这样的问题,因为答案不言而喻——越早越好!
婴儿期的记忆其实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环境依存度,父母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很积极的回应、互动以及完全被重视和接受的安全感,这种感情对于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除此以外,父母为宝宝选书的内容也十分重要。不要只是盲目依据书单,更多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进行选择。
0-3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会抓握,所以对于书的材质没有要求。内容上面的要求并不高。唯一的要求就是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就好。
4-9个月 这个时期的婴儿,有的刚刚开始能够独坐,他们的视野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解放开了双手,可以开始锻炼手眼协调方面的能力,这些时候,为孩子挑选一些适于抓握的布书、纸书是非常好的选择。很多婴儿图书都是小开本的,主要也是考虑到了这个时期的婴儿发展特点。
《That's not my …》系列就是很厚的纸板书做成的,非常有趣。下面是其中一本:
老虎的耳朵是毛绒绒的,很有触感,对于发展宝宝触觉很好:
牙齿是用塑料做的,用手摸上去可以感觉到一颗一颗的牙齿,很逼真:
6个月以后的婴儿 已经逐步发展出了感知,他们能够通过事物的某些基局部特征进而确认出事物的全貌。6-7个月的婴儿能对图案组合进行很好的察觉。
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会比较喜欢翻翻书、挖孔书。这类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利用挖空技术的翻页效果,满足宝宝在视觉补足上面的成就感。
12个月的宝宝 到了宝宝12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一小部分轮廓进而识别出整个物体了。这段时间的宝宝会特别喜欢这种猜谜游戏。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这段时期的幼儿发展特点为他们选择类似的猜猜书籍。
当宝宝可以分辨声音以后,他们对声音的辨识度会非常敏锐,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嗓音的差别、是快乐还是悲伤,他们都可以非常敏锐的区别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为宝宝选择一些拟声词非常多的绘本。
除了这些非常具有幼儿发展特点的绘本以外,还有很多图书可能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造型但是就起内容而言却非常符合儿童的喜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了2岁以下儿童选书标准:
投其所好
图多字少
亲子互动
投其所好
很多宝妈总是说自己的宝宝不喜欢阅读,买了书以后随便翻一下就扔在一边了。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宝宝虽然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喜好,就算是大人也不会只要是经典+畅销书排行榜=喜欢,这么简单吧?对于儿童同样如此。
我本人比较喜欢看书,但是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书籍到现在为止,我都是拿起来看两眼就又放下了。我们自己尚且有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到了孩子这里就一定要求他们全盘接受不加挑选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也有时宝宝可能现在不喜欢这本书,但是可能多一段时间以后再拿起来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了。这点在我家两个孩子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大卫系列是两个孩子非常喜欢的一套绘本故事,第一本是朋友送的,当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他们看,因为就大人的观点认为大卫真的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总觉得让他们看的话害怕他们会模仿。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发现了这本书,从此以后就爱不释手,一直到收集了所有的大卫系列。我总结他们之所以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觉得大卫和他们非常像,觉得很亲切很熟悉。
图多字少
根据这几年我在两个孩子阅读上面的血泪教训发现,低年龄的宝宝普遍喜欢图多字少的绘本书。举个例子:
在他们两个很小的时候我为他们买回来一本故事书,当时觉得一本书里面有这么多故事很划算啊,比那些又薄又贵的绘本书好多了。就在我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时发现,孩子们对这本书根本不买账,带回家以后翻了两下就丢在一边了。我很纳闷:莫非是里面的故事没意思?
但后来当我又买了一套 故事书以后发现,其中的很多故事在那本《格林童话》里面都有啊,但是这次孩子们却非常喜欢,总是反复阅读。
我反复对比、总结以后发现,问题就出在文字上,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图片自行感觉一下:
亲子互动
绝对不要期待一岁左右的小宝宝能自己坐着乖乖看书,绝大多数小宝宝的阅读过程都需要爸爸妈妈参与陪伴才能进行。因此需要我们为孩子选一些比较互动有趣的书。
比如这套Big Mouth Pop-ups 大嘴书:
每页都是一张立体的大嘴巴
古语有云:非借之书不能读。很多爸爸妈妈都是照着书单直接剁手,但是买回以后就束之高阁。与其如此还不如买一本读一本,有时甚至可以去图书馆借书都是可以的。在买书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想想自家宝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书,现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书。买回以后还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全心的和宝宝一起享受一段愉快的亲子阅读时光。

皮皮虎妈妈
育儿自媒体
对一本书,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读者了。所以我认为,选择绘本的标准是孩子喜欢!一本书,无论杂志媒体夸得再好,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喜欢,那这本书对孩子来说也是没什么用处的,因为孩子根本不会打开它去读。
所以我建议家长买绘本的时候,要让孩子先读一读,或者听听其他买过的家长的孩子的口碑。不要一时冲动买下一大堆绘本,结果孩子不爱看,放在书架上无人问津。

万啟斌
番茄妈妈给小番茄选绘本有以下几个标准:1、安全性设计;2、尺寸适中;3、经典故事;4、图片为主,字数不宜过多;5、有汉语拼音;6、故事末有阅读提示和总结。我参加了新浪微博的亲子绘本阅读21天计划,快来新浪微博艾特我,一起来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吧。

奔跑的辣椒总署
选择绘本,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决定。她喜欢什么内容,我就买相关的书籍或者周边。这样她阅读起来也容易有兴趣,不会当作是一种任务。
另外就是关于绘本的整体设计和故事情节,是否符合孩子的阅读需求,有没有贴合孩子的内心来做。印刷质量是否是绿色印刷,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