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失眠“画像”与对应白噪音策略

  • 2025-09-20 10:38:39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已超过1.2亿,其中近一半人合并睡眠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达49%–88.5%。肾病患者既要面对毒素堆积、瘙痒、抽筋、夜尿多等生理困扰,又要承受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多重因素交织,使“睡个好觉”成了奢望。近年来,白噪音作为一种非药物、低成本的助眠手段,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为肾病患者梳理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并提供“对症选声”的白噪音方案。

640.png

白噪音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哄睡”?

白噪音(white noise)是指20–2000 Hz频率范围内,能量均匀分布的连续声音,如雨声、风扇声、海浪声等,为方便记忆,临床也常按颜色给白噪音分类:白色(纯白嘶嘶声)、粉色(低频增强的柔和声)、棕色(更低频的轰鸣声)和灰色(针对耳鸣定制的反相声)。它通过两种机制改善睡眠:【掩蔽效应】覆盖突发噪声,降低觉醒阈值。【神经同步】促进大脑慢波振荡,使神经元同步化,延长深睡期。

三大失眠“画像”与对应白噪音策略

入睡困难型

表现:上床后30 min仍无法入睡,常与瘙痒、焦虑或褪黑素节律紊乱有关。

推荐声音:低频、渐变型自然声(棕色噪音)——“远雷雨”或“溪流”。

1) 远雷:低频滚雷声模拟母体环境,可诱发安全感;

2) 溪流:水声节律与心率4:6的共振频率接近,有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使用方法:设定音量≤50 dB,睡前30 min开始播放,播放时长45 min自动关闭。

睡眠难以维持型

表现:夜间频醒≥2次,常见于透析患者夜间腿抽筋、口渴或血糖波动。

推荐声音:持续、平稳的“粉红噪音”,如“空调风声”或“夏夜虫鸣”。

1) 粉红噪音能量集中在低频,比纯白噪音更柔和,可填补透析后听觉敏感空隙;

2) 虫鸣声提供微弱节律提示,帮助再次入睡。

使用方法:整夜循环播放时,将设备置于床尾1 m外,避免电磁场直接刺激。

半夜清醒型(凌晨早醒)

表现:凌晨2–4点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多与抑郁、毒素峰值或药物节律有关。

推荐声音:短周期“棕色噪音”+呼吸指导音。

1) 棕色噪音(brown noise)频率更低,类似瀑布轰鸣,可掩盖透析机报警、走廊推车等突发高频噪声;

2) 叠加4-7-8呼吸口令(鼻吸4秒、屏息7秒、缓呼8秒)帮助重启副交感神经。

使用方法:醒来后若20 min未入睡,再启动播放20 min,并配合腹式呼吸。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透析日 vs. 非透析日

透析当晚常因血压波动更易觉醒,建议提前将白噪音时长延长至60 min,并降低3 dB音量,减少耳蜗负荷。

合并耳鸣

约30% CKD患者伴发耳鸣,白噪音可能掩盖或加重耳鸣,需先行试听30 s,先戴耳机试听30秒白噪音,确认耳内无闷胀后再调至≤50 dB、定时45分钟播放。

睡眠卫生:透析室室温建议18–22℃,湿度50%–60%,使用遮光窗帘。

饮食:限制晚餐液体摄入200 mL以内,避免高磷零食诱发瘙痒。

总结

噪音不是万能钥匙,却是肾病患者在药物之外,可自主掌控的“助眠工具箱”之一。了解自己的失眠类型,选择合适的声音、合理设置音量与时长,并与睡眠卫生、心理疏导、规范治疗协同,才能真正把夜晚还给身体,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愿每一位肾友,都能在雨声、海浪声或虫鸣声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宁静长夜。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s://www.youhaoting.com/baizaoying/85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好听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